科普小知识

9月5日国际脊髓损伤关注日|关于脊髓损伤你了解多少?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在我国呈高发趋势,预防工作十分重要。为了大力开展脊髓损伤预防活动,国际脊髓学会(ISCoS)将每年的9月5日定为脊髓损伤关注日。

1:什么叫脊髓损伤?

  脊髓位于中空的脊柱内,脊柱俗称脊梁骨,位于后背正中。脊髓是大脑的延续,作为连接大脑与周围神经的通道,传递大脑对头以下各身体器官的控制信号。

  脊髓分为颈、胸、腰、骶段,上颈段控制颈部的肌肉和膈肌(呼吸肌)的运动和感觉;下颈段控制上肢的运动和感觉,胸段控制胸腹部的运动和胸腹腔脏器的活动;腰段控制下肢的运动和感觉,上骶段控制膀胱和直肠的活动,下骶段控制肛门及会阴部位的运动和感觉。

  脊髓损伤是指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伤,造成损害平面及以下平面的功能丧失。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可将其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指的是肛周、直肠及会阴部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则相反,临床的预后较完全性好。脊髓损伤的完全性需要在“脊髓休克期”过后才能进行准确判断。

  脊髓损伤后通常存在一个“脊髓休克期”,“脊髓休克期”中的患者表现为损伤节段以下的软瘫,丧失主动活动并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休克期持续时间为伤后数小时至数周,一般为1-6周,也有可能持续数月。休克期过后,功能将逐步地恢复,通常在伤后3至6个月内最快,6个月以后相对缓慢,最长可至伤后2年。

2: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

  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中,根据病因可以将脊髓损伤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

  非外伤性病因包括发育性也就是先天性(如脊柱侧弯、脊柱裂和脊柱滑脱等)和获得性也就是后天性(如感染、肿瘤和退化性疾病等)。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增加,房地产产业发展,交通事故开始成为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其次分别为坠落伤和重物砸伤。此外,近年来,从事体育娱乐如从事攀岩、跳水、山地自行车、滑雪、滑板等户外运动的人员增加。但是一些体育娱乐安全设施及防护还不完善,加上参与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不强,故体育娱乐导致的脊髓损伤有增加的趋势。所以,交通参与者、建筑业工人,煤矿作业人员,运动员是脊髓损伤高危人群。应当养成安全驾驶的好习惯,工作中注意安全防范措施(如系安全带、头盔等)。

  受伤原因与部位的关系:不同致伤原因可致不同部位的损伤。与受伤时的着力部位有密切的关系。患者弯腰工作时,突然有重物由高处下落击于肩部或背部,产生挤压性骨折脱位。患者自高处坠落,多呈屈曲位臀部着地或头颈部着地,地面对身体的反冲力使脊柱突然过度屈曲,可产生椎体挤压性骨折,造成颈段及腰骶段脊柱脊髓的损伤。一些运动损伤尤其是跳水最常伤及颈椎。交通事故中由于颈部缺少保护也容易发生颈段损伤。跌倒伤是指在同一水平或低水平面上跌倒致伤,多发生在老年人群,头颈部着地,造成颈部脊柱脊髓的损伤。针对不同受伤原因发生时脊柱脊髓损伤部位的特点采取不同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脊髓损伤的发生。

3:脊髓损伤高发人群

  不同年龄段脊髓损伤受伤原因明显不同。高龄人群受伤原因主要为跌伤,青年主要的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青少年则以运动损伤多见。高处坠落无明显的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较多见。造成这种年龄分布特点的原因与不同人群的自身特点及活动特点有关。老年人平衡功能、协调能力下降,易发生跌伤意外。青少年好动,多参与户外及危险性运动,但生活经验不足,避险意识弱。重物砸伤易发生在从事高空作业、建筑、搬运、工地等行业青壮年劳动力的人群。

  在脊髓损伤患者当中,从伤员的年龄和性别上分析,青年人群是脊髓损伤的高发人群,其中21-40岁的发病人数最高,男性致伤人数高于女性,这与青年人和男性多从事危险性及户外活动有关,而女性多从事家庭劳动及相对危险性较小的工作,遭受外伤的可能性较男性要小。

4:脊髓损伤的危害

  脊髓损伤造成损伤节段及以下节段的脊髓功能丧失,表现为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丧失,大小便的障碍。同时还可伴有各个系统的并发症。

  1、运动系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

  关节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僵硬

  骨质疏松:骨量的较少,骨密度的减低,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高。

  异位骨化:软组织内生成骨性物质,可影响关节和肌肉的活动。

  痉挛:肌肉呈现不受控制的自主收缩状态,影响自主的活动,是关节挛缩的危险因素。

  2、呼吸系统:

  呼吸功能衰竭:上颈段损伤幸存者多存在呼吸肌力弱的问题,不能维持正常呼吸,以提供人体所需氧气量,严重者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呼吸肌力弱,不能很好的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外加四肢瘫痪,长期卧床,口水及食物容易反流到气管内,引起坠积性肺炎,造成肺部感染。

  3、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容易使下肢静脉产生血栓,妨碍静脉的回流,引起下肢的水肿,血栓脱落后会造成肺部血管栓塞,引起呼吸困难。

  直立性低血压:胸6以上水平脊髓损伤的患者,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减弱,患者直立后血液汇集在双下肢和腹部,而血管的自主收缩能力减低,造成全身循环的血液总量下降,从而出现低血压的现象。

  低心率:胸6以上水平脊髓损伤的患者,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减弱,心脏跳动频率减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体位性低血压。

  4、消化系统并发症:

  应激性溃疡:与脊髓损伤后人体的自身反应调节机制有关,如果急性期使用激素冲击治疗,可使发病率增加。

  便秘:休克期患者以大便失禁为主要表现,休克期过后,腰段以上的完全性损伤常常表现为便秘。

  5、泌尿系统并发症

  排尿障碍:休克期主要表现为尿潴留,休克期过后如果骶段以上脊髓损伤多引起尿失禁,但尿液不能排空;如损伤在骶段(骶髓内的排尿中枢受损),则表现为尿潴留,尿液过多会出现充溢性尿失禁。

  6、压疮:局部的压迫及持续压迫时间过长引起血管血流的阻塞,造成受压皮肤的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压疮。

  7、自主神经过反射:损伤平面以下受到刺激(如尿潴留、粪便潴留时间过长、衣服过紧等),引起的突发血压升高

  8、截瘫神经痛:脊髓损伤后多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无明确诱因的疼痛,如不影响睡眠无需处理。脊髓损伤后如果是完全性脊髓损伤,经过治疗可能有阶段性恢复,也就是脊髓损伤的平面向下移,但要再有所恢复则很困难。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恢复,尤其是损伤后仍有一定运动功能的患者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大。

5:脊髓损伤的预防措施

  创伤性脊髓损伤

  外伤性因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在日常的出行中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系好安全带,避免疲劳驾驶等,露天工作者注意做好安全措施,尽量不去人多,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

  非创伤性脊髓损伤

  1、对于医源性脊髓损伤是脊柱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术中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对脊髓的刺激、压迫、过度牵拉、直接损伤、血管损伤、血肿压迫等。术前准确预计和评估其危险因素并采取响应策略有利于减少脊髓损伤、早期恢复神经功能。

  2、对于一些感染性因素,如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等,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疾病蔓延。

  3、针对脊柱髓肿瘤,注意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善,避免辐射及不良饮食习惯,同时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以及做好肿瘤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4、针对脊柱退行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注意做好疾病预防及在疾病早期加强锻炼及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5、针对一些先天性疾病,如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脱,注意围产期的筛查及早期针对性治疗。

(文章来源:中国残疾人服务网)

logo

关联企业